汉滨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欢迎您!
全国人大 | 陕西省人大 | 安康市人大 | 汉滨区政府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调研 > 调研报告 > 正文

调研思考:以园区为载体,建设富硒物流产业聚集区
编辑:张勇   作者:安康市恒口示范区人大调研组    发布时间:2022-11-15 00:08:19    来源:汉滨人大   点击次数:924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富硒资源转化为富硒产业,把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安康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做强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秦巴医药、纺织丝绸六大绿色工业;打造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文旅康养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好富硒这一宝贵资源’的重要指示,大力实施“富硒+”战略,推动富硒产业成长为立市之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恒口示范区人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来陕来安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在示范区党工委、恒口镇党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农为本、三农为要、三农为重”原则,按照示范区打造“富硒产业物流聚集区”的目标,紧密结合恒口“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人大监督职能,重点在围绕打造富硒大米、富硒魔芋、富硒花椒、富硒畜牧、富硒蚕桑等特色产业领域开展视察调研,为把恒口打造成安康月河川道富硒食品新基地积极建言献策。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富硒产品生产销售示范园10家,发展富硒产业耕地总面积6600亩。其中:富硒大米企业5家(天怡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姐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香山小镇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同鑫缘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恒宝农林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4000亩;富硒茶叶(陕茶一号)企业3家(日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明月寺贡茶业有限公司、鸿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计1000亩;富硒魔芋基地2家(硒谷田园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恒宝农林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600亩。力争到2022年年底,全区培育富硒产业示范园达到21家,面积达到7000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人大调研组认为,恒口打造“富硒物流产业聚集区”的初步框架已经形成,基本产业资源基础和远景规划,能够有效挖掘富硒产业资源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整合现有优势资源、稳步推进、逐步做强做大。

二、目前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为了让富硒产业工作有人抓、落得实,恒口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了以管委会主任为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为责任组长的富硒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富硒大米、富硒魔芋、富硒花椒、富硒畜牧和富硒蚕桑五个富硒产业工作专班,依照市富硒产业办的有关意见,制定了恒口富硒产业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各相关村(社区)和农业园区的各自责任。为了及时解决在推动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示范区专门组建了富硒产业议事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有关部门认证履行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突出重点、协同作战的工作合力。

(二)夯实责任保障。近年来,示范区每年围绕全市富硒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结合恒口实际,区富硒产业办公室都相应精心制定和下发了相关方案,明确了每个年度目标任务,将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各村,特别是重点督导农业部门、国土部门和部分村(社区)要在做强做大现代农业园区、扎实推进富硒产业向集聚发展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项目成熟一个落实一个,巩固原有成果、推进现有基础、规划未来空间,确保任务落实。力争到2025年形成50亿富硒产业集群。

(三)提供政策支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强政策支持,想办法增加本级财政预算投入,推动富硒产业规划将富硒产业发展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和巩固衔接资金项目大力支持,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加大对富硒产业产品开发、平台建设、品牌打造、宣传推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富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落实考核保障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制度链长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富硒产业链提升工作推进措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形成工作合力。每半年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年终组织开展考核,确保链长制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五)提升宣传氛围。一是创新富硒产品营销宣传方法,借助微信公众号、恒口融媒及市级以上新闻媒体等宣传平台,对党工委、管委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构建富硒产业聚集区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建立供销服务网络体系,支持和鼓励各相关部门、村(社区)及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富硒产品交易,扩大宣传影响、营造浓厚氛围二是积极开展硒资源保护条例的学习宣传,将《条例》的学习宣传列入年度普法工作内容,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制作展板、标语等,扩大知晓率,让农业园区及广大农户意识到发展富硒产业的重要性和长远性,引导全区农业生产生活自觉主动向示范区相关惠农政策靠拢,深化园区+农户的联建共赢模式,提升富硒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三、当前取得的成效

去年以来,在新一届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围绕夯实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全区农业园区扎实推进、富硒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五大富硒产业领域发展实现新突破,形成了富硒产业发展的恒口特色。

一是富硒大米园区做大做强。以安康市汉滨区同鑫缘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康富盛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稳步发展,重点带动发展种植大户、水稻种植基础好的三村、双椿、杨庄、三条岭、行政、袁庄及白鱼河等十余个村(社区)规模化连片种植;链主”企业以订单收购、生产托管等形式带动各关联经营主体及附近村民加大富硒大米规模化种植。截至目前,全区富硒水稻种植达到3.5万亩,年产优质富硒大米1.05万吨,其中2022年新增500亩,带动经营主体41户,年产值达到80万元以上。

二是富硒魔芋园区稳步推进。以陕西安康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健康实业有限公司、陕西集味食品有限公司为“链主”的魔芋企业稳步发展,带动了牛山富硒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恒宝农林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三合、唐家湾、鱼姐等村大力发展魔芋种植。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魔芋产业基地3600亩、年产值达到3240万元,其中2022年新增2100亩,预计产值1890万元。

三是富硒花椒园区迅速发展。以梦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链主”的企业,全力发展壮大花椒生产基地。带动清泉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及谢牌沟村、民兴村、清泉村、三里社区、曾家湾村等村发展花椒产业种植基地。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花椒产业基地1000亩、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其中2022年新增400亩。

四是富硒畜牧园区有所突破。以鸿盛实业有限公司、昌胜生态养殖场、顺成养殖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带动安康壁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泉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安康丽阳牧业有限公司、发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富瑞森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起我区畜牧产业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畜牧产业基地1800亩、年出栏生猪、牛羊等13.5万头,年产值达到1.2亿元,其中2022年新增2.5万头,预计产值达到2500万元。

五是富硒蚕桑产业有了新起色。以日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昌跃蚕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链主”企业。带动民朋鑫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鑫康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月河、梁沟、杨庄、袁庄、联合、新合村(社区)建设蚕桑产业恢复性生产示范基地,采取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全区富硒产业逐步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其中2022年新增500亩,预计产值180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受经济持续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客观因素制约,在推动园区、基地及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的客观困难和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强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布局有待调整和完善一是行政体制机制制约发展。示范区成立以后,受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及项目资源影响,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重工业体制,忽视了农业发展;二是城乡发展不均。主要是重城轻乡,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农民、干部等对农业发展尤其是发展富硒产业重视程度不高、意识好不够强。

(二)产业发展面临诸现实制约。一是园区基地较分散。园区无连片大规模农作物的种植且种植杂乱不统一,缺少引领性农业企业,区域特色不特。二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很多好田好地未充分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三是专项资金投入不足,重城轻乡,对农业产业投入不足:如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资金少,刺激经营主体发展作用弱,经营主体散而小,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交通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量优势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未刺激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四是主体培育不规范,大部分经营主体对发展好我区富硒产业意愿强烈,但有一小部分在争取项目,资金到位后,项目停滞不前,甚至萎缩,最后不了了之,对农业产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五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投入较盲目、粗放,未把农业科技人才聚集起来,造成人才浪费,未能将农科院、蚕种场、鱼种场等市级科技资源转化为恒口的科技发展优势。六是产业链条不齐。主要表现在有基地无加工、基地小而散不成规模或有加工但基地不足。如大健康魔芋,加工市场需求量大,但原材料提供不足;花椒的种植基地充足,但缺少加工厂。七是消费流通环节不畅。没有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导致富硒产品在市场上占有分量不足。

五、有关建议及对策

为了打造好这张恒口富硒产业“聚集区”,示范区人大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倾听相关园区、企业和经营主体的意见,向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做了专题汇报,根据调研情况建议如下:

一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园区“保驾护航”。对当前已初具规模的园区、基地及相关农业企业,示范区各级都应努力为园区做大做强“保驾护航”,加大园区外部环境保障、土地流转、房舍拆迁、基础设施、水利建设等方面工作,确保各个园区、基地都能按照示范区富硒产业发展远景规划的步骤逐步落实,为发展富硒产业“聚集区”提前留足发展空间,把园区的小规划融入到示范区的大规划之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建设全市叫得响、拿得出、可持续、有效益的富硒产业品牌,让“富硒聚集区”名副其实。

二是加大政府扶持,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新冠疫情影响下,园区、基地和相关农业企业“单打独斗”已经独木难支,必须紧盯国家“三农”政策,做好做实基础工作,力争在推动建设星级农业园区上做出实效,重点在继续落实政府惠企纾困政策、财政预算投入、农业园区奖补、政府贴息额贷款、财信融资担保等方面多给予倾斜照顾,助农业园区(基地)“一臂之力”,实现富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示范区农业部门、国土部门及各规划区行政村(社区)要紧密配合、互相支持,确保目标如期完成。

三是做好人力资源支持,为富硒产业提供发展保障。充分利用农科院、蚕种场、鱼种场等强大的市级科技资源,加强示范区科技人员培训及管理,加大对科技人才的鼓励奖励力度,将恒口示范区科技人才全部对接到经营主体、示范基地、加工生产企业,作为科技单位的科技试验田;在人力资源支持方面,示范区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各相关行政村要关心关注园区、基地用工需求,必要时应该通过政府免费培训、专业强化训练、提供用工信息等方面予以农民工务工方面的大力支持,解决园区发展的“用工荒”;进一步发展线上电子商务、832平台、线上门店等与线下门店相结合销售的方式,拓展富硒产品销售渠道、叫响恒口特色